打好團體戰(zhàn)——讀《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》有感
小
中
大
七月,在參加了集團人力資源部組織的“非人力資源經理的人力資源管理”培訓課后拿到了《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》一書。通讀了兩遍,還在網站上看了不少該書的書評,覺得本書對目前的我?guī)椭畲蟮氖堑诙煲缘诙拇髽祟}為題,有感而發(fā)。
在本書中,格魯夫最重要的管理思想,即是強調以“高產出”為導向,一切生產線、管理流程、團隊合作、組織架構、人力資源等等,都必須圍繞高產出進行。但是由于我是今年7月份才剛剛被任命為靈長類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實驗部的副經理,實際上是才剛開始進入到經理人一職中,所以書中部分內容對我來說其實還比較超前,如“推動組織的巧手”一篇中所述的內容,感覺目前還很難吸收消化。
反復的讀了好幾遍第二篇,確實得到了很多的提示和啟發(fā)。原來我作為公司實驗部的實驗主管,是屬于生產的一線人員,雖然也涉及一些實驗項目管理,但是管理的都是一些比較具體的實際工作,而且因為有較多的工作經驗,在項目管理工作上做的也比較得心應手。當公司突然把我提升到實驗部副經理的管理崗位時,當時我并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,所以在到任新崗位的初期感覺很茫然,覺得事情突然多了很多,怎么能做的完,心里總是惶惶不安。通過閱讀了《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》一書,我了解到“一個經理人的產出,等于他直接管轄和間接影響力所及的組織產出加總。” 用公式表示即:經理人的產出=組織產出加總=杠桿率A*管理活動A+杠桿率B*管理活動B+杠桿率C*管理活動C……。所以說,作為一個經理人并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,也不要總是糾結于各項管理活動,更重要的是提升各項管理工作的杠桿率。這一認識改變了我以往作為實驗項目主管時所形成的工作思路,更進一步的加深了對團隊合作的理解。
在這本書中,格魯夫告訴經理人:“我們不僅要辛勤工作,還得懂得如何工作。” 如何提升經理人的“管理杠桿率”?格魯夫給出了具體的方法:一、加速每一項管理活動執(zhí)行的速度;二、提升每一項管理活動的杠桿率;三、調整管理活動組合,剔除低杠桿率活動,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!在企業(yè)管理中,“馬特萊法則”(又稱“二八法則”)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“胡子眉毛一把抓”,而是要抓關鍵人員、關鍵崗位、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、關鍵用戶、關鍵項目等企業(yè)的關鍵領域。抓好主要的20%的骨干力量的管理,再以這20%的少數帶動80%的多數員工,以提高企業(yè)效率。這20%的效率影響整個企業(yè)的效率,他們的前進步伐對整個企業(yè)的進步起到決定性作用。這是我在書中學到的另一個很重要的知識,雖然目前我們部門不大,人員也不多,但是我也不可能做到對每個員工的工作進行一對一的管理,那樣的管理杠桿率是相當低的,所以作為主管實驗技術的副經理,我所要做的是更多的與各個功能室的主管溝通和協(xié)調,再通過他們把各項工作分配到各個員工,以少數人帶動多數人,提高管理的杠桿率。按照我們部門現在的組織結構,經理和主管構成了管理的核心團隊,在運作正常的情況下團隊的力量總是大于個人的,所以我們對部門的工作,無論是大策略的決策還是具體工作的安排,都由核心團隊來統(tǒng)一進行,通過一個小的團隊的協(xié)作,來帶動整個部門的合作,打好團體戰(zhàn)。
楊思卓教授在《領導者的15堂讀書課》一書中提到“學管理如果讀一個人,那就讀德魯克;要是讀第二個人呢,那就讀格魯夫。”“德魯克是誨人不倦的大師,更具有啟發(fā)性;格魯夫則是身體力行的教練,更注重實用性。兩個人的思想兼收并蓄,可謂陰陽雙修。讀完《德魯克日志》,再讀英特爾董事長安迪·格魯夫的這本書,你就會有美酒配佳肴的體驗。”我先讀了格魯夫,下一步將再去讀一讀德魯克,希望能在經理人的職位上做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