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正好 不負韶華——讀《沒有任何借口》有感
小
中
大
《沒有任何借口》——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,給人一種強硬、冷漠、不近人情的感覺,腦袋瓜里浮現的是這樣一種場景:沒有任何借口,怎么可能呢?比如按時上班,假如上班途中堵車了怎么辦?午休睡過時間點了呢?早晨起床拉肚子呢?諸如此類的事情時有發生,我們該怎么辦呢?
但是,當翻開書看到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悠久傳統:學員遇到軍官問話時,只能有四種回答——“報告長官,是”、“報告長官,不是”、“報告長官,不知道”、“報告長官,沒有任何借口”,除此以外不能多說一個字。我頓時猛然醒悟——如果你不想上班堵車,那你可以提前出門;如果你不想睡過時間點,你完全可以設10個鬧鈴;如果拉肚子,請將你浪費的時間補回來。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給自己無數的時間去假設我們的從前,你還有時間展望未來嗎?
我們在學習、生活、工作中,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借口包圍著,“不可能”、“太難了”、“明天再說”、“不著急”、“差不多”、“又不關我的事”等等這些話語,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且耳熟能詳。殊不知,這些話語已經慢慢地侵蝕了我們的初心,繼而演變成學習沒有動力,工作沒有熱情,生活沒有追求,得過且過。對于個體而言,那只是關乎于你自己,但是放在一個集體里,凝集力在哪里?執行力在哪里?就像一潭死水,激不起一點漣漪,我相信所有的夢想也終究只是夢想。
雖然說我們對世界的看法,未必就是別人對世界的看法。當然,我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到任何人的身上,但是對于工作,既然是雙向選擇,你選擇來到一個公司,就應該遵守這個公司的游戲規則,而不是工作干著干著,就變成“工資太低,這個事情我干不了”、“領導沒有安排我去干,別來找我”、“天氣太熱了,我就是不戴安全帽”、“領導都做不到,我干嘛要去做”等等衍生出來的討價還價,試問,團隊管理的要求在哪里?我們的初心在呢?記得有一位管理學家曾經這樣說:“要了解一所企業,先了解其中的人。”換句話說,有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企業。
來到公司近四年的時間里,我一直在想,同樣的工作環境,同樣的工作時間,有的人依然做著當初的工作,有的人已經當上了核心的管理人員。這不得不提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——從最低層到最高層,分別是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歸屬感和社會交往需要、尊重需要、自我實現需要。當我們生理需要基本能滿足以后,我們的夢想?我們的追求呢?你是否還追逐著你最初的夢想呢?也許你會說:“離開這個公司,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”,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,也可以改變一個人,關鍵在于我們必須清楚我們在干什么,我們想要什么。公司組織的學習,請別說沒有時間;讓你去參加一個活動,請主動參加;讓你按照公司操作規程工作,請認真執行。也許有那么一天,你會感謝你曾經的堅持與認真,我堅信你今天的果都是你曾經種下的因。
當我們能慢慢地改掉呼之欲出的各種借口,也許我們離自己的目標就只剩下一步了。當一切都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時,我們的心態、境遇都將得到改變,我們的社會價值也將得到實現。
青春正好,不負韶華——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,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。
(英茂生物農業公司端亞飛供稿)